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华媒联播>>聚商业>> 正文

保障食品安全是全体华人福祉

2015-05-14 15:41: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欧洲时报网】中国社会变迁速度惊人。仅仅几十年,中国人舌尖上的思维就从“有得吃就安全”演化到“讲卫生才安全”再到“转基因到底安不安全”。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中国人大常委会近日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修正案增加约五成条文,内容更细、处罚更严、惩戒更重,被广泛解读“为强调严刑峻法”。坦率来讲,中国2009年易《食品卫生法》为《食品安全法》、2015年此轮修新法,皆为现实形势所倒逼。立法者已充分意识到食品安全乃是现代社会底线安全,及时祭出严刑峻法。

  食文化在整个华人社会中的分量无须赘述,而一切食品安全闹剧、悲剧,都在伤害世人对中餐的印象、想象,伤害华人对母体文化的信任感和自尊心。这是海内外华人均关注《食品安全法》修正的出发点。

  本轮修法公众所聚焦的农药残留、转基因标示、网购索赔,更因归类为近期“增量问题”,其实符合当下中国深改整体态势。新法在化解市场政府边界不清、监管执法衔接模糊等食安痼疾上并无突破,未免遗憾。不过,也有法学界人士指出,新法以大篇幅构建出的问责体系已基本完整,体现出这样的“三三结合”:民事、刑事、行政三种责任相结合;财产、资质、声誉三种处罚相结合;企业、政府、第三方机构三种主体相结合。其在全局定调谋划上已有建树,接下来于日常落实中“日拱一卒”,摸索突破,不失为更可操作的路径。

  爆发式的“食品安全焦虑”,成了当代中国乃至整个华人社会最不体面之处,海外中餐业也受牵累。其背后原因复杂,实难毕其功于一役。

  中国社会变迁速度惊人。仅仅几十年,中国人舌尖上的思维就从“有得吃就安全”演化到“讲卫生才安全”再到“转基因到底安不安全”。底线越来越高,掺假、伪劣早已不能被容忍。同时食品工业与“陌生人社会”先于治理工具和信任关系到来,也让买卖方关系失衡。“食品安全焦虑”其实是信息焦虑:食品安全知识溢出大众知识结构,消费者、经营者、监管者信息严重不对称。

  中国的现代化步调也不够均衡。数亿小农卷入全球化市场洪流,他们求生、求富艰难,能得到的机会与所面临的风险极不对等,形成“个人最佳选择与社会整体利益相矛盾”的所谓“囚徒困境”,甚至出现小生产者们“互相投毒”的极端情况。这并非只是道德、法律问题,还有经济现象的作用。这种现代化步调的不均衡,也会扭曲社会消费行为,让伪劣泛滥。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整个社会的系统应对,除了严刑峻法和道德约束,其中显然还应包括:取消形形色色的“特供”;小农小生产者正常融入现代经济体系;营造舒畅的舆论空气和信息交换体系;消费者权益得以一视同仁的伸张和保障等。

  新食品安全法是中国执政者依法治国、系统保障食品安全的信号,意义不仅仅在直接解决问题,更在于各种社会力量的调动。下一步,治理者应抓紧实现海内外食品安全标准的接轨,给中国食材、中华料理贴好安全标签,在汇集全球华人力量的同时,也惠及繁荣海外中餐行业。

(责编:王越)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知识溢出,食品安全问题,福祉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