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8 09:14:42|来源:海外网|字号: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印度总理莫迪于16日在上海结束了三天的访华行程,中印企业在上海一共签署了21项价值220多亿美元的合作项目,内容涵盖太阳能、工业园区、钢铁、金融、媒体娱乐、电信等。他15日在北京时,则与中国总理李克强见证了两国签署的另外24项价值100亿美元的合作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包括铁路、矿业、教育、航天、影视、海洋、地震科学、智库、地方交往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打破外交常规,于14日特地在其故乡、陕西省会和历史古都西安迎接莫迪。
西安、北京、上海的行程安排,象征了莫迪此行所可能取得的成果,以及中印两国在历史、政治和经济上源远流长的联系,还有巨大的未来合作潜能。习近平在西安接待莫迪,是对去年9月他访问印度时,莫迪特地在其家乡古吉拉特邦接待他的回礼,反映两国领导人巩固私人交情的意愿。习、莫两人均是作风强势的领袖,各自在国内都有一言九鼎的影响力。他们强大的政治意志力,若投放在改善双边关系的外交努力上,势必将产生深远的国际效应。
全球经济重心东移,早就是国际上的普遍共识。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持续崛起,将继续带动世界经济,特别是本区域的发展。印度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则排名第三;它也是全球20大贸易国之一。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具备庞大的潜力,尤其是人口红利——其12亿7000万人有超过一半低于25岁,超过65%低于35岁。印度预计将在2028年取代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中印两国,双边合作对人类的意义因此不言而喻。
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增长后,不但积蓄了大量的资本,也拥有丰富的发展经验。这对于蓄势待发的印度而言,都是借鉴之处。在国内面对边际效益递减的中国过剩资本与产能,恰好可以在印度有大展宏图的机会。莫迪三天访华行程所签署的320亿美元大单,说明了两国合作前景的不可限量。双边经济互补之处还很多,若能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两国乃至区域的未来,将产生令人期待的积极效应。
印度有着本身特殊的优势和限制,未必能够完全复制中国的经验。可是东亚经济奇迹的过程表明,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开放的经贸体制,有助于提升民众的生活素质。中国继日本和四小龙之后的成长,更让本区域众多国家享受到水涨船高的溢出效益。在国土、人口规模上堪比中国的印度,如果也能通过开放合作,取得类似的经济成长,区域经济相信将能获得相应的益处。
当然,中印亲密合作的前提,还在于基本的政治互信。至今困扰双边关系最大的制约,莫过于两国长达4000公里的边境线,还存在主权上的争议。莫迪在北京时,呼吁彼此对此应当寻找“公平、合理及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但也强调“印度准备好开门做生意了”;李克强也表示中印不应互为竞争对手,要充分运用智慧处理好边界等敏感问题,显示问题固然棘手,双方却有意愿要超越制约,加强合作,展现了大国应有的责任感。
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本区域长远的和平稳定,需要一定的战略平衡。美国所操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隐然已产生不和谐之感。对比依赖美国的日本,印度在外交上更能有独立自主性;随着其国力的茁壮,在本区域的战略分量也将越来越加重。
中印在地缘政治上的竞合,未来将会对本区域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两国的全面合作,今后或许是决定亚洲战略平衡及和平发展的关键。
中印合作,,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