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9 10:22:28|来源:海外网|字号:
据欧洲时报报道,10月17日,由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带领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国际访问团在罗马市政厅与意大利前总理恩里克·莱塔、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等欧洲前政要进行了圆桌座谈会,探讨中欧、中意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携手实现可持续增长。
欧洲难题:走向复苏需新动力
有着500年历史的罗马市政厅曾见证欧洲与意大利的辉煌时期。如今,面临经济复苏难题的欧洲期待与中国这样“年轻”的新兴经济体实现互利互补的增长。
然而,要想“继续辉煌”,欧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莱塔以电信行业举例称,在欧盟28国市场上,共有60多个电信服务商,这让国与国之间依然有着难以消除的界线,因为各国有各国的政策。而这不利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阿霍则指出,欧洲目前的主流心态是“留住我们现有的东西”,很多企业、民众厌恶风险,只愿留在自己的“舒适区”,没能发挥更多潜力。他举例称,欧洲曾经试图将自己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最终却没有展开行动。“2010年欧洲就说要将GDP的3%投入到研发上,但根本没有做到。”阿霍说,只有部分北欧国家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但其它国家依然按部就班。
中国信心:市场广阔前景健康
马蔚华表示,欧元区要走出危机阴影,有不少有利因素,例如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较低,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等,但复苏的路并不平坦,面临结构性改革、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依然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但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对此,马蔚华认为是中国必经的发展之路。他表示,世界上没有任何经济体能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中国如今7%的增速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高速。不过,中国经济确实需要转型,要从依靠人口红利、大规模低成本产品出口、不惜环境代价的“量”的增长转为“质”的增长,提高GDP的技术含量。
他认为,长远来看,中国市场广阔,有着健康的发展前景。
文化差异不应造成保护主义
马蔚华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需要境外的技术与经验,中国人越来越强大的消费能力也需要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对中外双方都是有利的。他指出,众多意大利企业与中国关系密切,但也对中国持有某些疑虑,比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对此,中国政府加快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马蔚华称,中欧共同制定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归根结底要靠企业家推动。双方应通过交流,增强相互理解、信任、学习。有了信任,才能合作。
阿霍称,文化差异不应造成保护主义,他认为这方面欧洲正在改变,也欢迎中国公司参与到欧洲的复苏中。
阿霍称,创新是中欧可以加大合作的领域,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就是数字化。
与会的另一位欧洲咨询公司人士提示中国企业,意大利的市场如今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比如在购物方面,商家销售的已不仅是商品,而是全方位的购物体验,中国投资者应了解这类市场新动态。
中欧,罗马,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