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华媒联播>>汇头条>> 正文

傅莹《赫芬顿邮报》刊文:中国的全球秩序观

2015-11-13 10:21:25|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侨报网】中国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个国家正成为推动全球变革的驱动力之一,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据侨报网编译张杨11月12日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11日再次在《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网站发表专栏文章。这篇文章源自傅莹在贝格鲁恩研究院(the Berggruen Institute)举办的第二届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的讲话。文章节选如下:

  现在,分处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中国对有关未来世界秩序的讨论越来越多。

  对美国方面来说,核心议题是如何维持其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因为对权力过渡的传统模式的恐惧,美国很担心是否能够保持自己的强势地位,以及新兴力量是否会挑战其统治地位。因此有人建议美国可能需要一个新的大战略。

  在中国,这种讨论更多的是关于如何改善国际秩序和全球管理。在超过三十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变化。世界又一次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不只是在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同时还发生在全球和区域事务,以及物质和意识形态领域上。中国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个国家正成为推动全球变革的驱动力之一,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中国民众对学习和开拓国际视野很感兴趣。最近,奥巴马总统曾表示:如果我们不制定规则,那么中国就会接手。令人惊奇的是,这一言论激发了中国民众对规则是什么的探讨,他们开始了解这些规则如何影响自身,自己又应该做些什么。很多中国学者也正致力于研究未来秩序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美国对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型经济体的意图满怀疑虑,对中国可能挑战其领导地位、制定一套新的规则以及新的世界秩序表示深深地担心。另一方面,中国再三强调作为国际秩序中的一员,一直坚持遵守相关规则并且从中获益。而且,中国并没有意图也没有能力来颠覆现有的秩序。

  中美双方看起来就这个议题在自说自话。他们说的是否是一个问题?美国宣称领导的“世界秩序”和中国认定的“国际秩序”是否是同一个秩序体系?

  答案既肯定也否定。一般的理解是,“美国领衔的世界秩序”是一个全球霸权国家体系,不仅包括现有的国际贸易和货币机构,也支撑着美国的价值观和其全球军事联盟结构。西方各国是这一体系中的主要成员和受益方。

  从排斥到包容

  我们必须对这一套秩序体系表示赞赏,因为在二战后,它在维持和平和为全球很多地方带来繁荣,以及推动全球化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体系并不是能够包容一切,特别是面对现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中涌现出来的大量新的现实情况,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而且,其表现出来的排他性也削弱了美国领导地位的合理性。

  拿中国来说,美国视中国为一股新兴力量,希望中国承认其领导地位以及在某些领域的下属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同时中国在政治上又被其视为是异类,在军事上被视为潜在的目标。美国的一些盟友已经显示出将中国当作安全威胁来源的意图。

  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中国使用的术语是“国际秩序”或者“国际体系”。中国所指的是联合国结构中的国际制度,在其中中国是一个平等的成员,而且也有归属感。中国是这一秩序的重要发起人和贡献者。

  习近平主席今年9月访华的时候在联合国大会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中国会维持自己作为国际秩序坚定捍卫者的立场,继续维护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指导下的国际秩序和体系。

  实际上,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大部分内容,不管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安全领域,都是以联合国体系为中心,并且得到了联合国的支持。

  当然,中美双方的这两种认知也有很多重叠的地方。

  美国是联合国体系最初的设计者和主要支持者。虽然发现自己不能完全控制这一体系,有时候还会绕开它,但是美国还是将联合国体系视为国际合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中国来说,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下不仅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未来的机会也来自于此。而且,这一体系也给了中国一个尝试扮演更重要的国际角色的平台。因此,中国没有理由不继续支持和参与到现有的国际秩序和体系中去。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现有的秩序结构,不管是被称为“世界秩序”还是“国际秩序”,在应对人类现在所面临的复杂挑战上,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从叙利亚危机说开去

  拿叙利亚举例来说,各种各样骚乱的因素都涌现在这个国家,比如极端宗教主义、恐怖主义、人道主义危机、外部干预、政权更替等等。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可以说很难有单一的解决办法。

  刚刚度过70周年的联合国,虽然在为维持和平和推动发展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其无法克服诞生以来就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当下,联合国发现自身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整个世界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比如,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联合国和其体系在早期预警上所做的就不够,在对抗这场危机上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如预期。另外,关于天气变化问题,联合国在推动《京都议定书》的后续谈判成果上,所做的工作也不是很有效。

  国际体系和管理已经到了需要改革的关卡。中国人民希望能够作为先行者尽早加入其中。但是,改革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或者全盘取代。我们要做的是进行提高和校正,或者换种说法是重塑(reshape)。

  中国已经有意识地采取行动参与重塑和丰富当前的国际制度。

  比如,中国希望扩大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再比如“一带一路”、亚投行和新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各种行动。

  2014年爆发的伊波拉病毒就给国际卫生制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中国是第一个派遣医疗团队和提供财政支持的国家,对控制这场危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另外,习近平主席还宣布未来十年内,将提供10亿美元支持建立中国和联合国共同的和平与发展基金,并且承诺将派8000人的部队给联合国维和部队。

  2016年,中国将主持G20峰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主导这一全球性的经济政策合作论坛。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为全球管理带来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改善。

  可以预见的是,就像保持自己的增长一样,中国将会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因此,对于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秩序?比起争论哪种秩序的概念更好以及哪一个会获胜等问题,也许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创造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比如“全球秩序”。它应该有更大的包容性,对所有人平等以待。

  这种全球秩序至少应该拥有三个主要的能力,分别是保证世界和平、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确保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它应该围绕三大支柱建立,分别是主要国家的协调、充分发挥多边框架的作用以及养成合作的习惯和规范。习近平主席就曾多次强调双赢的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模式。因此,在这一体系下,整个世界应该是一个有共同利益的全球性社区,朝着共同的未来一起努力。

  不管未来的全球秩序的形式是什么样,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以及在现有秩序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都会是很关键的一方。对美国来说,挑战也很巨大。比如美国是否能够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自己的小集团式的利益共同体中走出来?

  当然,对中国来说,面临的挑战更大。中国缺少作为现代意义上世界强国的经验,需要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特别是在公众层面。我们需要关心自己的利益,但是同时也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更广泛的利益。中国需要继续成长,努力做好一个世界公民。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

  未来的全球秩序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中美之间能否进行认真的对话和合作。目前两国有很多合作,同样也有竞争和冲突。中美合作能让整个世界受益,而如果任何冲突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带来的风险也很大。

  大约三十多年前,中国进入史无前例的大改革的时候,邓小平曾打比方说:“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对于形成新的全球秩序,也许我们需要同样的心态。

(责编:王越)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秩序观,联合国体系,世界秩序,国际体系,国际秩序

聚合阅读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