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分别于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图片来源:新华社)
“两会”将至 中国如何开局“十三五”
中国3月3日起正式进入“两会时间”。今年的两会,承载着“十三五”开好局的使命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倒计时”的压力,因此,会议将聚焦哪些领域备受外界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目前已经开始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据此及近年来政府工作重心,舆论普遍认为,“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15、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等将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一幅图:“十三五”如何绘制未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2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和审查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稿。
新华社报道,会议强调,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部署和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良好开局。
中新社报道,今年全国两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便是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无疑成为两会的首要焦点。
此前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已公布“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确立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五大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中国怎样设置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如何扮演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都有赖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这张新蓝图予以明确。
其中,虽然中国高层多次强调“不唯GDP论英雄”,但这项数据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共高层已明确提出,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十三五”开局年的中国经济如何“起跑”,势必成为外界研判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窗口。
●一道题:中国制造+互联网=?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际,如何重振“中国制造”,是一道必须直面的难题,同时也是2016年两会不可忽视的焦点之一。
北京人民网报道,安徽省人代会近日闭幕,为2016年省级地方两会画上句点。梳理31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多地提出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增长,各地普遍加快了新兴产业的投资,特别是对接2025中国制造项目。在31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至少25个省都提到了“落实2025中国制造项目”。
例如,浙江在规划未来五年发展时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超过10万台,“浙江制造”标准达到500个以上,高标准特色小镇100个以上,建成一批高质量的产业云服务和产业大数据平台。
北京光明网报道,中国总理李克强今年1月末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中国制造2025”这一发展概念,是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而两个月后的5月19日,国务院就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由概念到行动纲领的升级,这样一种高效率,足以表明中央政府对于中国制造2025的重视力度,也凸显了其对于未来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
中新社报道,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概念,今年进一步要求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尽快取得突破。人们期待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看到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的行动纲领和互联网怎样加速融合,为中国产品、中国经济带来新动能。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去年11月份在媒体撰文指出,互联网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日益成为制造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
●一条路:供给侧引领转型改革
受世界经济低迷影响,中国经济面临很大挑战和新的不确定因素。作为面对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必经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两会上推出怎样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如何控制和承受改革阵痛,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影响着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中新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随着供给侧改革从“权威人士”的论述,逐渐变成地方经济和部分产业“去产能、去库存”的现实压力,两会中国政府将为此开出何种“药方”引人关注。
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已拉开大幕。
《上海证券报》报道,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工作重点。而在这份报告稿即将提交全国人大代表审议前,各大部委已纷纷出招。
梳理发现,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通过简政放权持续为企业减负、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以补短板等方面。其中,房地产去库存的政策最为密集,仅2月份迄今,已有10余部委接连出台了五项重磅政策。不过,还有更多的供给侧改革具体政策有望上半年陆续出台。
北京人民网报道,梳理31省区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供给侧”成为重要内容。各地纷纷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落实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重点部署,定调“去产能”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与中央部署相呼应,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均下达了去产能的“军令状”。
北京《经济日报》刊发评论文章称,眼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扑朔迷离的世界经济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趋加深。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经济增长难度将大于去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为严峻。因此,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稳定全年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一根线:环保红线如何守?
中国民众对提高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这让“环保”成为近年两会的热门话题。
中新社报道,习近平就“十三五”规划建议稿重点说明的九个问题中,有三个与环保有关。由此可见中共高层对绿色发展的重视与决心。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中国对未来发展划出多条环保“红线”,措辞严厉。低碳循环的发展离不开民众观念的更新,更需要产业改造、技术创新、治理制度等多方位共同发力。
北京人民网报道,绿色环保也成为今年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成为多地2016年乃至整个“十三五”时期的工作重点,大气污染治理均写入3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
身处“雾霾重灾区”的河北,以最大篇幅表达出铁腕治霾的决心,并立下“军令状”:“十三五”时期,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40%,污染严重的城市力争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后10位。
同河北一样,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省份也下达了各自的治霾“军令状”。北京提出,今年细颗粒物浓度下降5%左右;天津承诺,到2020年,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25%;上海则明确,到2020年,PM2.5浓度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左右。
除了环境治理本身受关注外,绿色经济发展更受舆论青睐。
例如,山西两会期间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发展绿色经济;云南省也提出,“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将为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增活力、添动力。
中新社报道,2012年,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融入“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推出生态新政,2015年9月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出台,辅以已经颁布的“大气十条”、“水十条”方案,中国经济“生态化”的制度保障已成体系。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途径,环保产业成为突破口。
●一颗心:反腐决心不停歇
中国反腐不断深入,未见缓和趋势。新的一年,中共将如何进一步布局反腐工作,同样是今年“两会”备受期待的话题。
中新社报道,今年初,中国官方媒体发出“反腐败可能会面临腐败‘反制’”的警报。《人民日报》刊发系列文章,驳斥“反腐败导致官员不作为”“反腐应当缓缓手”等杂音。这场“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的斗争面临复杂形势。
中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已明确提出,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2016年元旦以来,已有至少6位部级以上老虎“落马”。今年两会的反腐话题,自然少不了“力度”与“节奏”两大反腐关键词。
北京《检察日报》报道,对于反腐的热议在今年地方两会上已经明显表现出来。
蒋洁敏案、王永春案、李春城案、郭永祥案,湖北法院去年审理大要案数量创历年之最;巧家投毒案写入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北京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均谈及大屯路隧道飙车案……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法检两院工作报告点名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的大要案件。
与腐败对应的自然是廉政。廉政建设同样是近几年两会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几乎都提到要加大廉政建设力度。北京将以基层和直接服务民众机构为重点,开展“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广东将完善监察、司法、审计等联动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深入实施“阳光政务”;河南提出,将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规政纪教育,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规定。
责编:王越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