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青年也啃老 “生活的本质不是工作”

2016-06-29 10:48:5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欧洲时报】据法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报告,该国18-24岁的年轻人中,70%需要父母财物援助才能度日。

海外网6月29日电 欧洲时报报道,《回声报》指出,父母援助不是法国青年开始独立的短暂需要,而是持续一段较长的时期,成为当今的时代特色。父母对成年子女的经济援助不仅涉及其交通及通讯费,还包括房租、餐饮等必需花销。

父母援助决定生活品质

可以说,对这个年龄阶段的法国青年,父母援助决定了其生活水平。有驾照的年轻人,有84%是父母出钱学的;有汽车的年轻人,有64%是父母出钱买的;近六成法国青年与父母同住,比例比上一代要高得多。

1.jpg

父母是否援助、给多少援助基本上取决于子女的经济状况,当然也与父母的经济实力有关。从事高管、收入较高的父母给予子女的补贴比工薪阶层父母更高。高管父母有88%对成年子女有经济援助,平均每月400欧元;工人阶层只有61%,平均每月160欧元。

法新社引述同一份调查称,高管阶层家庭对子女的援助不仅是直接给钱,还包括医疗保险等隐形补贴。高管家庭出身的青年,一半人的医疗补充保险都挂靠在父母帐户,20%的人汽车保险挂靠在父母的合同上。

法国父母乐于支持子女读书

绝大部分在成年后依旧靠父母养活的法国年轻人是为了继续学业。有九成的学生可以得到父母规律性经济援助,平均每月从家里拿到330欧元。不与父母同住的学生拿到的钱更高一些,平均每月550欧元。

2.jpg

如果年轻人继续学业,不管父母是什么经济情况,经济支援都将增加:高管家庭出身的青年有96%可以得到家里的资助;工薪家庭83%。

与以上情况相反的是,法国青年一旦离开学校,不管他有没有工作,父母都会减少甚至取消的经济援助。报告同时显示,有工作的年轻人每月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110欧元,失业的话每月可以多20欧元。

难走出的贫困状况

让人唏嘘的是,这一代法国青年并不是懒惰的一代。接受问卷调查的18-24岁年轻人中,42%在前一周有过打工经历;学生身份的青年有11%边打工边上学,其他人都在实习或者企业培训期;受调查者只有30%工作相对稳定,平均每月可以拿到1250欧元净工资。

4.jpg

报告最后指出,全法国有40%的年轻人领取至少一种社会补助。不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该比例达到63%。涉及的补助类型包括助学金、住房补助、失业金等,平均每月380欧元。

“40年前,老板们求着我们去工作”

“le temps”采访了65岁的Furst,她在退休前做秘书工作,现在对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

“七十年代我们找工作时很简单。我先是在政府部门实习,然后就在公证处找到了工作,但我不喜欢。后来附近开了一所师范学校,他们需要一个秘书,就找到了我。2011年我退休,学校招聘我这个岗位接班人时,竟然收到了150份简历!他们中有不少是大学生,愿意接受很低的工资来做秘书。但对这个岗位来说,高学历并不合适,所以我们最终没录取那些大学生。”

5.jpg

“孩子们的职场生涯都不容易。31岁的儿子学了法律,但因为我们家跟司法界不熟,他连实习都没找到;25岁的小女儿一时兴起选择了日语专业,看来就业也不容易。”

Furst认为青年困境与现在的时代特点有关。六、七十年代时,人们在选择专业时更务实,最关心的是就业前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跟着兴趣走,对所选专业是否好找工作不那么上心。另外,过去的企业喜欢雇佣熟悉企业运作的人,老员工、实习生、学徒理所当然地留下来;而现在的企业根本不在乎频繁更换员工,更倾向于签短期合同,因为这样更省钱。

“我身边有的是30多岁还没有稳定工作的人。这是个只看重钱的社会,但是这样可以持续下去吗?”Furst对此质疑。

“我是个幸运儿”

27岁的日内瓦青年Julien经历了长时间的困苦时光,最近终于住上了社会福利房,这让他倍感欢喜。

“我很幸运!首先,我确实沾了政府对失业青年推出的培训制度的光。以前,我是在销售业做见习生,现在正在读‘战略管理’研究生。另外,我在物价昂贵的日内瓦租到了一处一间半的社会福利房,每个月只需500瑞士法郎。”在这之前,他和女朋友每个月要交2000瑞士法郎的房租。

6.jpg

Julien的“幸运”生活到来前,他经历了多年的努力求索。21岁起,与女友同居的Julien便开始为两人的生活打算,边读书边打工。福利房的争取也颇为不易,Julien寄出了50多份申请信,经过5个多月,才得到了令人欣喜的答复。

“生活的本质不是工作”

Romain虽然才20岁,但已经在社会上打滚多年。职业学校出身的他,十几岁就开始见习工作。“低文凭青年的职场经历尤其不易”,Romain说。“真实的社会是‘弱肉强食’的,他们觉得年轻人就应该吃苦、吃亏。不少青年一周工作42小时,老板把最辛苦的事情给他们做,累得一坐上地铁就可以睡着。”

7.jpg

在老师的鼓励下,Romain决定重回学校“镀金”。他如今很清楚:“找个好工作是为了跻身较高的社会阶层、生活得更好,而不是为了整天围着工作转。”Romain希望多与家人相处,拥有自己喜欢的业余生活。

“每个人都生活得充实幸福,这才是好的社会”,Romain说。年轻的他还没有真正踏足社会,恰好道出了欧洲人对生活的“初心”。(欧洲时报/ 李婧詝 编译)

(原标题:尽管基本靠啃老,欧洲青年还是觉得"生活的本质不是工作")

责编:郭妍汐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