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中国高校教育应以更慢的速度培养高素质大学生

2016-09-18 02:57:00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摘要:新加坡《海峡时报》9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的高等教育供应过剩 中国向来重视教育,但如今该国正受困于“教育过热”问题。与此同时,16%的大学毕业生未就业率表明,中国培养的高学历劳动力超过其经济吸收能力。

新加坡《海峡时报》9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的高等教育供应过剩 中国向来重视教育,但如今该国正受困于“教育过热”问题。仅今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就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65万,约900万高中生参加高考。1999年,中国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尚不足200万,高考通过率仅40%,是今天的一半。

教育本身绝非坏事,但目前中国走向西方在二战后兴起的“大众大学”的速度太快,经济发展来不及适应。中国向后工业化经济的转变远未完成,大幅放宽大学招生标准不仅损害教育质量,还带来高昂的社会和经济连带代价。

例如,为满足政府制定的入学目标,有关院校已降低招生标准并录取学生就读毫无市场价值的专业。这导致中国的二类或三类高校的教学质量严重倒退,而此类院校大多集中在内陆省份,从而使中国内陆乡村与沿海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16%的大学毕业生未就业率表明,中国培养的高学历劳动力超过其经济吸收能力。

随着更多学生上大学,中国经济真正需要的职校毕业生反而越来越少。其实,中国对高素质蓝领工人的需求非常旺盛,以至于其2300万纺织工人去年的平均月薪(645美元)已与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大体相当。

中国政府已意识到该失衡现象,并表示将在明年底前将约600所高校转型为职业学校。但这种来自供给侧的修正措施不能满足中国迅速壮大的中等收入阶层的需求。鉴于大学入学门槛已变得如此低,中国家庭将继续青睐更好的大学而非他们眼中的二类学校。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系没有充分分配本国人才,阻碍了大学毕业生全面发挥潜能,并且限制中国经济攀爬全球价值链的能力。经济结构调整是长期工程。从短期看,中国应该使高等教育更加“高冷”,这才能忠实于其真正目的。中国的高校应以更慢的速度培养高素质大学生,而其他学生应接受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在成为主要选项的同时,摆脱现有的“污名”。(作者爱德华多·坎帕尼拉,王会聪译)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