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年就建成投产 尼泊尔上演“中国电建”时速

2016-10-31 14:56:01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海外投资公司投资的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装机容量只有2×2.5万千瓦,跟国内诸多电站相比,它不过是个“小工程”。但这个“小工程”为严重缺电的尼泊尔贡献了超过5%的发电量,难怪尼泊尔能源部部长和国家电力局局长双双出席9月的发电投产仪式。能源部部长更是在竣工典礼上说,今后你们中国电建可以直接找尼泊尔电力公司拿项目干!

产业一体化优势,比德国企业效率高出一倍

竣工典礼上,中国投资者和尼泊尔政府共同的兴奋点是:这个水电站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尼泊尔记者们在采访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盛玉明时,首先抛出的问题就是:“同样的项目其他国家的企业用了9年,你们只用不到4年的时间,为什么能这么快?”

水电资源丰富的尼泊尔长年处于电力严重短缺的状况,目前全国装机容量只有80多万千瓦。虽然投资空间很大,但由于尼泊尔是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基础设施水平极为落后,所以,项目建设殊为不易。多年来,外国公司和个人承担开发的尼泊尔水电项目累计达1000万千瓦,但交付日期一拖再拖。就在距离中国电建上马相迪项目20公里处的一家德国企业开发建设的规模相当的水电站,耗费了近9年时间才发电。

在这样的投资舞台上,走出去的中国电建尽显“中国建造”的优势:不仅带去资金,更带去了国内多年建设积累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配套等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技术和经验。中国电建把这一优势发挥得更加彻底:在国内外水电建设市场驰骋几十年,拥有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等一系列优势。盛玉明在回答尼泊尔记者时说:“上马相迪A电站在尼泊尔是同类项目推进速度最快的,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充分发挥了集团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设计、施工、建设、监理都是中国电建自己的公司,所以安全、质量、进度都在控、可控。我们集团公司极强大的一体化优势,整体放大了我们的能力。如果不是因为地震、海关封闭等原因,我们的工期还能减少10个月!”

让当地人成立协调委员会,罢工阻工半天就解决

产业一体化优势是中国电建在尼泊尔上马相迪A电站创出中国速度的决定性原因,而能不能把中国建造的优势植入尼泊尔的土地、把一体化的产业链变成价值链,仅靠这一点是不够的。尼泊尔的生活节奏不快,企业推进项目需要发挥紧盯、死磕的精神。比如,项目施工需要申请爆破许可,按照尼泊尔原来的程序,大概需要一年时间能办下来,而中国电建只用了5个月。中国电建尼泊尔项目公司总经理陈文告诉记者,他们就是用笨办法:跟踪,跟踪,派人不断打电话询问,也是摸着石头才过了河!

上马相迪A电站工程现场被3个大村庄围着,尼泊尔老百姓维权意识很强,有不满意的事情就阻工罢工。开工之初的一年里,项目就因阻工而耽搁3个多月的工期,而且都是发生在枯水期的施工黄金期。饱受罢工阻工困扰,语言交流困难更加剧了分歧。陈文告诉记者:“我们想了个办法,把3个村子的村民组织起来,由他们自己推荐本村、本社团最有威望的人组成一个协调委员会,我们提供一些活动经费。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当地所有的社会关系,协助我们征地、调停罢工阻工、帮助我们分解社会责任项目,等等。”

这个50多人的协调委员会对项目的作用很大。例如,这个水电站环评报告里有一亿多卢比的社会责任需要履行,但社会责任项目牵扯到3个村庄利益的分配协调,怎样分解到具体地方的具体项目、怎样解决村民真正急需解决的问题等,都是需要细致操作的事。协调委员会对顺利实施社会责任项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本没有引起矛盾。陈文说:“协调委员会是我们项目最大的亮点之一,有了他们,罢工阻工半天就解决。到施工的第二年第三年,罢工阻工就很少发生了,我们现在跟村民的关系处得很好。”

尼泊尔上马相迪A电站投产了,盛玉明仍然常常对这个案例“复盘”,不断梳理总结它为中国电建海外投资建设提供的成功经验。他告诉记者,海外投资公司虽然只有3年的历史,但公司的理念好,海外项目都实现了与当地政府、居民、企业的多赢,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很强。(记者 朱剑红)《人民日报》(2016年10月31日 19 版)

责编:樊小菲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