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物价或呈上涨态势 货币政策存收紧可能

2017-01-05 11:16:34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原标题:2017年物价或呈逐季上涨态势 货币政策存收紧可能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经济参考报》记者综合多方预测,2016年全年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或涨2%,呈现年初年末较高、年中较低的U形走势。随着猪肉价格迎来上行周期,加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传导效应,2017年物价或呈现逐季上涨的发展态势,通货膨胀压力逐渐显现。专家表示,如果物价明显上涨以及通胀预期强化,货币政策存在收紧的可能。

研判 2016年CPI呈U形走势

多家机构预测,2016年12月CPI同比涨幅或为2.3%,2016年CPI全年上涨2%。

商务部公布的周频农产品价格指数显示,2016年12月前三周,蛋类价格环比延续下降趋势,蔬菜、禽类、水产品类价格环比都有上升,蔬菜和水产品类价格涨幅相对较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农副产品数据也显示,12月中、上旬主要食品价格整体环比小幅上升。蔬菜类价格环比整体延续上涨态势,部分蔬菜价格涨幅超过10%。水产品价格整体上涨。肉类价格有所回升,猪肉、牛肉、羊肉价格都有小幅上涨。蛋类和水果价格下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综合参考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已公布的数据进行测算,2016年12月食品价格环比在0.7%到1.3%之间,环比涨幅加大。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走稳回升,工业出厂产品价格加快上升,带动非食品价格环比保持微升态势,同比涨幅在1.8%到2%左右,比上月上升。12月翘尾因素降低至0。综合判断,2016年12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1%至2.5%之间,取中值为2.3%,与上月持平。全年CPI平均上涨2%。

也有机构认为,受高基数影响,2016年12月CPI同比涨幅有小幅回落的可能。海通证券研报称,目前食品价格整体涨幅仍高,预计12月CPI食品价格环涨0.9%,但CPI整体同比涨幅小降至2.2%。虽然12月油价继续上涨,但是钢价、煤价显著回落,食品价格也保持稳定,整体来看通胀风险依然可控。

回顾2016年全年的物价走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从全年来看,CPI运行总体呈现出年初年末较高、年中较低的U形走势,这主要与食品价格变化趋势有关,即食品价格在年初和年末涨幅均比较高,年中比较低。但在影响食品价格变动中,上半年与下半年的影响因素却有很大不同,如果说上半年主要受“猪周期”和菜价上涨的影响,那么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则主要由于天气变冷等原因使得蔬菜和鲜果价格涨幅回升。此外,9月、10月CPI回升还与服务业价格持续走高有关。

预测 今年物价或现整体抬头趋势

多位专家表示,2017年猪肉价格有望迎来上行周期,加上PPI的传导效应,物价整体或出现抬头的趋势。

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预测,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CPI涨幅分别为2.0%、2.2%、2.3%和2.4%,呈现逐季上涨的发展态势,2017年全年CPI为2.2%,比2016年略微增加0.2个百分点,依然处于温和上涨阶段;PPI分别为0.9%、1.5%、1.9%和2.2%,2017年全年PPI为1.6%,比2016年增加3.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由负转正,通胀压力逐渐显现。

连平认为,2017年一季度猪肉价格下行周期可能结束,之后有所回升。由于生猪存栏量处于3.68万头的低位,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带动猪粮价格上升,猪肉价格在2017年将迎来上行周期。受供需因素和投机行为的影响,目前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已经出现大涨。冬季临近天气变冷影响蔬菜生产种植,年末消费旺季到来,蔬菜、水果、肉类以及水产品价格都可能上涨。前期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对CPI形成支撑,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上升,工业产品价格回升,工业领域产品价格上涨逐渐传导至消费端,带动核心CPI上升,形成物价上行周期。由于宏观经济缓中趋稳,货币政策基调拟为稳健中性,相关政策在稳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结构性改革,不会轻易采取过度刺激举措。在供求关系和投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部分供需偏紧的食品价格可能出现快速上涨。预计未来CPI同比涨幅小幅上涨。

也有专家认为2017年的通胀压力并不明显。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2017年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状况没有改变,物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从居民消费价格来看,劳动力成本上涨会推动服务价格上涨,猪肉价格高位企稳,蔬菜、鲜果等食品价格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工业品价格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大幅反弹的动能不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价格难以持续回升。

应变 通胀预期如强化或致货币政策微调

2017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保持稳健中性。不过,多位专家表示,如果物价明显上涨,随着通胀预期进一步强化,在货币政策焦点转向物价时,其在流动性投放上或许会更加谨慎。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2017年第一季度PPI大概率持续上行,很可能引发市场和政策当局对于通胀过高的关注和担忧,从而影响到供给侧改革推进的节奏力度以及货币政策的松紧。

连平则表示,在没有强有力外部冲击的情况下,整个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不会改变。如果经济增长平稳、就业状况良好、物价明显上涨和资产泡沫增长,货币政策存在向偏紧方向适当微调的可能性。如果出现重大的外部冲击,比如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强力实施对出口带来较大影响,货币政策有可能不是向紧而是向松的方向会有明显动作,此时货币政策就会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

祝宝良建议,2017年的货币政策要做到切实稳健。一是建议社会融资总量和广义货币增长12%左右,保持适度合理的流动性规模。二是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允许人民币汇率在稳定的基础上适度贬值。三是密切跟踪美联储加息等重要国际金融动态,防范外汇市场剧烈波动等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也建议,货币政策应坚持稳健的基调,要合理掌控好货币投放的水平、节奏、方向,是控制金融风险、稳定人民币汇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从2017年的经济运行态势看,货币政策宜慎重使用利率、存准率等手段,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合理释放相关信息引导预期;重点把握好资金流入的方向,配合房地产热度高的区域做好相关贷款政策的调整。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热点地区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加强对实体经济企业融资的支持。

责编:康凯凝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