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有“觉悟”方知取舍

2017-01-18 15:11:23来源:人民网
字号:

有个“三辞将衔”的故事,至今仍常被人提起。1955年,全军实行军衔制,中央军委准备授予著名将领许光达大将军衔,许光达得知后,“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接连写了三封恳辞信,请求降衔。在他看来,自己对革命的贡献,“不要说同大将们相比,就是与一些资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

古人讲,“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荣誉历来被视为“人生的第二遗产”,高光时刻近在眼前,许光达却选择冷却自己,“不停地敲击心鼓”,追问自己是否“心安神静”,最终选择“让衔”。毛泽东同志看到信件后深受触动,感慨道:“不简单啊,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古来如此!”许光达的扪心自问、一取一舍,照见的正是共产党人的觉悟。

有觉悟方知取舍。社会学上有个说法,叫“横山法则”,意谓最有效且有持续性的约束,并非外在的强制力量,而是内心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乃至自觉与自决的过程,正是觉悟的过程。的确,内心有怎样的觉悟,一个人就有怎样的行为选择。觉悟高,在荣誉面前往往不争反让,利益面前常常先人后己,诱惑面前始终不为所动。倘若心中没了觉悟这个“定海神针”,即便是蝇头小利,都可能让人魂不守舍、汲汲以求。

有人说,与过去相比,如今或许少了血与火的考验,少了生与死的选择,但仍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充满着不可知的挑战。面对“围猎”,是选择“意思意思也无妨”,还是谨守“一身正气悬山河”?面对权力寻租,是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还是铭记“管住自己,天下无敌”?金钱美色诱惑在前,是把信仰当作“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还是视之为“须臾不可离的立身之本”?如果觉悟不高,就很难经受住考验。

人非圣贤,面对功名利禄、金钱美色,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毫无“违和感”的诱惑,内心难免会起波澜,关键时刻能否警醒起来,破心中之贼,取决于觉悟这盏明灯的导引。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离任时,僚属为其送行,为避人耳目,特地在夜里用小船送来大批礼品,叶存仁见此情景,写下一首诗:“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书毕,便将馈赠完璧归赵。见利不贪,不是怕人举报,而是“畏己知”,怕受到良心的谴责,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觉悟。

“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没有平时的涵养功夫,缺少关键时刻的自我省察,人生的航线就会走偏、信念的灯塔就会黯淡无光。武钢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崎琳坦陈,自己一步一步走向违纪违法深渊,正是因为一开始对小事小节“没有仔细想,就是觉得不算怎么回事儿”。陈毅有诗云:“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但人不能沉迷于权位、美色、虚名,总有一些价值在它们之上,值得我们守望。

哲人有言,“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敢于无情地“解剖自己”,勇于在抵制诱惑中涤荡心灵,善于以涵养省察实现“内在超越”,我们才不会被利益的迷雾迷住眼睛,以觉悟的灿烂星辰照亮前行之路,成就一个崇高的自我。《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18日 04 版)

责编:康凯凝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