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胶片背后的希腊人

2017-03-06 09:29:3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中希时报/希中网】中希时报记者专访希腊知名导演Maria Lafi以及她的合作导演 Elena Dimitrakopoulou。 Maria Lafi导演拍摄的影片获得了诸多国际奖项,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电影世界”,看一看电影背后的故事。

海外网3月6日电 据《中希时报/希中网》报道,“导演”一词英文为”Director”,意为指引方向的人。换言之,导演是用剧情和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他们是通过用电影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给人们。 

本期《雅典对话录》中,中希时报记者蔡玲、吴佳丽专访希腊知名导演Maria Lafi以及她的合作导演 Elena Dimitrakopoulou。 

Maria Lafi导演拍摄的影片用《 Lou & Lena》、 《For Eternity》以及《Kane orexi》获得了诸多国际奖项,其拍摄的希腊电视剧《Litsa.com》、《40 Kimata》,十分经典,至今还在希腊电视屏幕中播放。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电影世界”,看一看电影背后的故事。 

中希时报: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导演的,您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什么? 

MARIA:我的第一部影片是1990年在Stavrakos电影学校拍摄的,当时导演这部影片是为了拿到毕业证书。但是从那之后,我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来便开始了为期十多年的导演助理生涯。这是一段神奇的经历,它对我的导演生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我真正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同时也开始尝试独立拍摄一些短片。 

我第一部获奖的影片叫做《Κάνεόρεξη》(英语名:Love to Meat U),是一部黑色幽默短片。当时是我的一个朋友拿着这部影片的剧本找到了我,因为内容非常吸引人,我便立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部影片的拍摄当中。那时候,一个希腊电视台正在举办电影大赛,我们便拿着这部影片报名参赛了,我们很幸运地得了奖,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奖金。接着这部影片在国外也获得了许多奖。观众们的喜爱让我们倍感欣慰,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我们把影片的胶片寄去全球各地,参加各个电影节。十分可惜的是这部影片的原始胶片在各地辗转的过程中丢失了。 

中希时报: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决定成为一个导演呢?       

MARIA:我出生在一个热爱戏剧的家庭。在我小时候,每个星期天都是我们家的“电影日”。我甚至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去电影院是在我5岁的时候,也深深记得我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赛尔乔•莱翁内导演的《黄金三镖客》。

当小小的我第一次看到那个大大的电影屏幕时,我非常地震惊,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去表达、难以置信的感觉。当电影开始播放的时候,当我看到电影画面的时候,我便决定以后要从事这项职业,我不想成为“科学家”、“宇航员”、“律师”,我什么都不在乎了,我只想拍电影,于是我便对父亲说:“爸爸,这将是我一辈子想去做的事情!”。直到现在,我可以非常骄傲地说:“我从来改变过我的梦想。”     

后来我就开始上小学了。那个年代能拥有一台电视机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奢侈品。我每天上学的时候心里都在想着快点回家,回到家就能看卡通与电视剧了。以至于有一天校长把我的父母请到了学校,并告诉我的父母不应该让我看那么多电影、电视。因为深陷其中的我,每每在看了电视、电影后的第二天都会在学校里组织同学“重演”一遍昨日观看到的内容,乐在其中。 

对于我来说,学习电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开始我的父亲并不同意我学习如何拍摄电影,我花了很多时间来说服他,甚至对他说无论他要将我送去世界上哪个国家学习,只要让我学习拍摄电影就可以。好在在我的长期坚持之下,他终于给我付了学费。从事导演,你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事物,从来都不会觉得无聊单一,也可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工作期间,你甚至可以到处旅行,来寻求电影创作灵感。而且对于当时刚毕业的我来说,这份工作的报酬是非常不错的。 

中希时报:您二位觉得拍摄哪类影片最难?拍摄过程中,哪一步最困难?可否给我们举个例子?     

ELENA:我拍过悲剧、喜剧和正剧。事实上,其实拍喜剧要比拍悲剧难。当我在拍摄喜剧的时候发现,即使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是不同的拍摄角度会呈现、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MARIA:和一般的商业电影对比,其实拍摄短片是个不错的选择。经费更节省,拍摄手法上你还能做出各种不同的尝试,而且我觉得短片也更具有“艺术性”。在拍摄一部电影时,如果你想让观众进入到你的电影里,首先你自己得先入戏。简单直白地说就是如果电影是喜剧,观众就得笑,如果电影是悲剧,那么观众就得哭。     

我们这些电影从业者都对电影拍摄事业具有极大的热情与激情,但是事实上,世上没有任何一部影片的拍摄是容易的。在拍完《Κάνεόρεξη》之后,我便开始准备下一步影片《Lou & Lena》了。在创作电影时,我整个人都陷入到一种非常戏剧化的模式、一个极度挣扎纠结甚至是歇斯底里的状态当中,我不停地反问自己到底在做些什么。电影的拍摄没有固定 模式可言。创作一部电影,其实是从零到有的过程,塑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将它虚无带进现实。创作过程中我还需要不停地提醒深陷其中的自己,不断地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我模拟的、虚拟的世界,不能因为剧情、角色的悲喜而影响自己,我需要保持客观、清醒,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作为导演,每时每刻你都必须自己独立作出决定。你是那个必须对整部影片负责的人。基本上在每次电影杀青后,我都会花上至少一年的时间来再度审视自己的作品。这一年中,我会沉淀自己,回顾自己的作品。 

中希时报:您二位对“导演”的理解是怎样的?对整个电影创作团队是什么样的感情?     

ELENA:在从事这一行之前,我去看演奏会时很难理解指挥家的作用。但后来我意识到,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他必须决定在何时演奏何种乐器,也必须把自己对音乐最深刻的理解给展现出来。比起语言来,音乐的优势在于这完全是一种感觉。制作电影其实和演奏音乐是一个道理。当我们制作的影片在世界各地播放时,人们理解影片的内容,而且你在屏幕上看到的这个故事也许也会发生在你的身上。这,就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交流。   

MARIA: 一个电影团队里每一个成员就像家人一样。剧组的每一个人必须要互相紧密配合。一般来说,我的团队都是固定的,因为大家对彼此都非常了解,我们之间默契的配合也使我的工作变得容易一些。 
  中希时报:听说你之前和中国人有过合作,您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MARIA: 那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时候。当时我在一个媒体公司工作并且负责拍摄奥运会的乒乓球项目。我们知道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所以当时有个非常大的中国球队来到了希腊。中国摄影团队也非常的庞大,包括摄影师、录音师、摄像师、导演在内约有90多人。我和他们共事了20多天,这是我第一次和中国人合作。他们大多数都无法流利地使用英语,但与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还是没有问题的。那段时间我们一天需要工作很多时间,几乎每天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尽管如此,这依然是一个非常愉快的工作经历,他们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人。    

ELENA: 我想正是从那次和中国人合作开始,Maria开始计划在自己的下一步影片里设置一个中国人的角色。     

MARIA: 对。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对中国人有了很深刻的印象。你也许无法理解现在我的这种感受,尽管这个剧本离2004年已间隔了很长的时间,但这一切真的非常美妙、奇妙。我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甚至是带有龙形图案的旗帜都具有强烈的兴趣,我觉得这一切元素都包含且展现了一个“大中国”的形象。希腊人和中国人虽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可是我们对于哲学的理解方式却非常相似。我觉得正是这种相似度把我们两国不同的文化连接了起来。 

中希时报:您之前去过中国吗?     

MARIA: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曾收到过邀请。但是由于我生病了,身体强烈的不适让我不得不放弃前往北京的机会,以至于现在我都非常遗憾。我希望这部影片能找到一位中国人来演,并且希望它能在中国上映,也许有人在观看完后会联系并邀请我去中国。中国是一个大国,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游遍全中国。其实影片对于我来说就像孩子一样,当它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播放时,仿佛它也在进行自己的旅行。若我能和自己的影片一起畅游中国,那就完美了。  

中希时报:您是怎么想到创作这个剧本的,从何处取得的灵感? 

MARIA:我现在所居住的区域有很多外来移民,后来我开始观察周围的这些移民们,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甚至没有当地人关心他们的生活。但是我相信只要他们能团结起来,一定能生活得更好一些。然后我和ELENA便决定做一部关于移民的影片,一部讲述多国移民住在一起发生的故事。当我们开始考虑这部影片应该包含什么样的元素时,我毫不犹豫地就决定将一个中国男孩寻找自我定位的故事放在了其中。     

中希时报:现在您的这部影片进行到什么阶段了?     

MARIA:这部影片预计在4月开拍,预计拍摄周期为5个星期。现阶段我们正处于拍摄准备期。影片的题材是移民,这是一个全球都在关注的话题,数以千百万的人都在全球范围内“迁徙”,我们必须以人性化的角度来关注、关心他们,因为他们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人类,每个在爱琴海上淹死的孩子,每个外来移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我们必须为他们发出声音。 

中希时报:您知道的中国导演是谁?    

MARIA & ELENI: 李安导演,我们知道他的《卧虎藏龙》。  

中希时报:从创作到现如今,你们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MARIA & ELENI: 除了拍摄资金的筹集之外,寻找合适的中国演员是让我们最头疼的事情。我们去了中国城附近的一些中国商店,与中国人交流,告诉他们我们需要找一位中国演员。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或许因为两国文化及语言的障碍,或许因为亚洲含蓄的性格,尽管中国人已移居至希腊生活十几年了,华人圈却依然是一个神秘而封闭的状态。寻找一位能说流利希腊语的中国男孩来参演电影就成了我们的一大难题。我希望这次采访是一次机会,能让我们找到合适的人选。到了4月,如若我们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中国演员,或许只能另选一位亚裔来参演这部电影,然而我还是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希时报:非常感谢二位的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预祝这部电影能一切如愿、都如您期望的那样!

责编:康凯凝、郭妍汐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