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学汉语的“焦虑期”?

2017-04-21 09:48:04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摘要: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过1.2亿,且以50%的幅度在增长。北京华文学院副教授张江丽认为,外国汉语学习者的焦虑主要由3种原因造成。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过1.2亿,且以50%的幅度在增长。“中文热”持续升温背景之下,很多人进入中文课堂,希望可以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然而在学习中文过程中,不少学生有焦虑心理。那么,外国汉语学习者如何化解这种焦虑呢?

“看报纸就像看天书”

3年前,木兰从罗马尼亚来到北京,成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专业的一名留学生。下飞机时,充满异域风情的东方国度让她对一切都非常好奇:“我觉得到中国留学是一个好机会,接触一门如此有趣的语言,了解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 尽管现在的木兰使用起中文得心应手,然而3年之前,繁复的汉字、复杂的声调,让木兰很是犯怵。虽然一直在努力学习汉语,然而依旧没有明显进步,那时的木兰陷入了学习低潮期,心情总是很沮丧,对中文学习产生了一种抗拒。

“那时候,看报纸就和看天书一样,通篇读下来脑袋都是懵的。打开电视看新闻,主持人嘴巴一张一合,一则报道就过去了,什么都没听明白,内容只能靠画面进行猜测。这些经历让我觉得我的汉语水平没有过关,学习汉语这门语言是很大的挑战。”平日里与人沟通,木兰也是充满了不自信,甚至在日常交流时紧张得讲不出话。

同样来自罗马尼亚的戴逸文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然而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她有好多次想放弃:“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汉字让我十分头痛,单单一个汉字,就算反复练习,但是过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候真的想放弃。中文太难了,自己好像永远都学不会。开始时,我身边也有许多朋友和我一起学,由于惧怕中文的高难度,都打了退堂鼓。但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最后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焦虑感”来自哪里?

木兰和戴逸文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很多外国汉语学习者也遇到过。在汉语学习的课堂上,一些学生不爱发言,如果被老师点名发言,则脸红、说话结结巴巴;有的学生避免与任课教师的目光接触,有的时候甚至连说话声音都变得怪异;还有的同学在考试时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甚至连最简单的问题也答不上来,这些都是焦虑的表现。

北京华文学院副教授张江丽认为,外国汉语学习者的焦虑主要由3种原因造成。

第一种就是交际焦虑。即与人进行交流时,由于语言的原因而产生的焦虑。中国人口众多,方言复杂。不同职业的人用语也不同,还有一些人有自己独特的说话风格,例如有人语速较快,有人喜欢用网络词汇等。遇到这些情况,一些外国汉语学习者经常会有一种挫败感。认为自己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他人进行汉语交流依旧十分吃力。

第二种是惧怕负面评价的焦虑。比如,同一个班里,欧美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回答老师问题,而日本学生则比较害羞,很少主动表达,焦虑感较强。因此,日本学生往往会担心自己说错了,别人会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

第三种就是考试焦虑。最常见的就是考试将近,有的外国学生就会反复来问任课教师会有什么题型、考哪些课文、重点语法点在哪里等。每一遍都会问得特别详细,害怕出现纰漏。考试来临前的那种焦虑溢于言表,抓耳挠腮,神情紧张。

莫让焦虑影响学习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适度的焦虑可以促进汉语学习,这是正面的、促进性的焦虑。但是过度焦虑,也就是负面的、阻碍性的焦虑就会影响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林晓蓓说:“我之前教过一个学生,他读的是汉语高级班,但说话发音还是不够标准,带着所谓的‘外国腔’。当年他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时,碰到了许多口语优秀的华裔,与他们比赛时有心理落差。这种心理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汉语水平,对他之后的学习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以前他是班上的好学生,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但比赛之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开始沉默寡言,羞于表现自己。”

针对语言焦虑,张江丽提出建议: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汉语教学课堂上没有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从而降低学生的焦虑;其次,学生要自我调整,不断提高汉语水平,树立自信。同时,学生应该经常预习与复习课文,当准备工作做得好时,他们也就会有信心学好汉语了,焦虑感会相应下降;最后,有些外国留学生在课堂上害怕说错话,怯于提问,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可采取小组学习方法进行交流;在汉语教学时,还可以设置一些游戏,通过学唱中文歌曲、翻译留学生本国的歌曲、看中文电影等形式来放松情绪,增加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达到降低焦虑的目的。

+1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