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圣地精彩杂技:荆楚文化传承一带一路记忆

2017-05-09 10:25:4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北欧时报】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瑞中科教文化交流协会、北欧时报承办。

1.jpg

海外网5月9日电 据《北欧时报》报道,2017年5月29日,来自武汉杂技团的30余名演职人员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当地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杂技专场演出。从过去民间走街串巷的街头杂耍,到如今屡屡登上国际舞台,百余年来,武汉杂技经历了曲折而又绚丽多彩的发展过程,凝聚了数代人的努力和汗水。现如今,武汉杂技已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显著艺术特色以及高超演出技艺的人类共有文化遗产。

百年技艺薪火相传

13岁的米灵芝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位于武汉杂技厅的练功房。5月底,她将随团赴瑞典演出。尽管进团不到3年时间,米灵芝和她的队友们已经先后赴新西兰、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演出。

此次瑞典之行,米灵芝不但要表演自己的绝活《顶碗》,还要参与《女子柔术》《转碟》等节目。说起《顶碗》,小姑娘难掩兴奋,“这可是中国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顶碗皇后’夏菊花老师的拿手项目,到我这已经传了好几代人了!”

武汉杂技始于清道光年间的街头艺人,分散的杂技班子来到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在街头卖艺。直至1953年武汉杂技团正式成立,这些流动的杂技班被聚合起来并逐渐形成规模。

“不同于其它杂技团,武汉杂技团成立之初就融合了各地民间杂技精髓,起点高、特色鲜明。”武汉杂技团团长梅月洲介绍,杂技团先后创作演出了《顶碗》《转碟》《单手顶》《椅子造型》《空中飞人》《钻圈》等一大批优秀经典的杂技节目,许多节目经过创新编排后,至今仍是该团保留项目。

在很多“老武汉”眼里,夏菊花就是杂技《顶碗》的代表词。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杂技表演艺术家,夏菊花的《顶碗》将柔术与顶技结合,大胆创造了倒立夹碗过头等一系列新颖的高难度技巧,通过电影《春燕展翅》风靡全国。此后,她相继在法国、意大利、瑞典等50多个国家访问演出,将中国杂技艺术传播到全世界。

梅月洲介绍,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与创新,《顶碗》由最初的单人表演演变成现在的双人对手顶碗,两名演员相互配合展现各式各样的舞蹈造型和高难度技巧,更具观赏性。

尽管米灵芝和17岁的搭档吕彦保表演双人顶碗已经相当成熟,但在排练大厅里,两人丝毫不敢马虎。男孩弓步向前,女孩以他的后背为支点一个空翻,在空中倒立,脚尖上的红碗纹丝不动。

2.jpg

对手顶碗图

创新让杂技焕发新生

此次武汉杂技团赴瑞典演出,共带去了14个精彩节目。其中不乏《柔术》《转碟》《独轮车》《钻圈》等经典项目。经过几代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武汉杂技已经形成了“技艺交融,艳丽恢宏”的艺术风格。在梅月洲看来,拥有百年历史的武汉杂技,创新让这项民间艺术焕发新生,也是其经久不衰的原动力。

如何在保留传统节目经典动作的同时演出新意?是目前中国各大杂技剧团共同面临的问题。梅月洲介绍,过去杂技表演受场地等因素限制,大多为小型、独立节目。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杂技表演不但要炫技,更要注重观赏性。武汉杂技团对过去传统项目进行颠覆性创作,融入声、光、电等现代舞美的同时,将多个杂技种类进行融合,力求一个节目展现多种杂技技巧,增加难度的同时,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

作为武汉杂技团传统优势项目,《独轮车技》凭借其惊险、刺激的动作,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经过创新改良,10多名独轮车手踏着音乐的节拍,忽而排成一排,忽而架起“叠罗汉”,他们脚踏独轮车完成一系列惊心动魄的高空翻滚、腾空跳跃等技巧。

该节目在独轮车技巧上大胆加入了翻腾、跳跃和单手顶技巧,还把独轮车技和蹬人嫁接,极大地加强了节目的难度和观赏性。抛、接、转及跳跃,难度高,动作惊险刺激,无不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此次赴瑞典表演《独轮车技》的武汉杂技团演员队队长张帆告诉记者,这一节目对演员的默契及动作准确度要求很高,无论是抛、接还是跳跃都要做到精准,容不得丝毫马虎。张帆透露,受当地表演场地限制,当天表演《独轮车技》的演员都将取消保险绳,这在无形中又给表演增添了难度。为适应无保险绳演出,10多名演员提前一个月反复排练,力争万无一失。

在对单个节目进行创新的同时,近年来,武汉杂技团开始注重杂技晚会的打造,先后排演了《英雄天地间》《海盗》《梦幻九歌》《凤舞楚天》等大型杂技剧,以强烈的楚文化色彩,惊艳绝美的表演,征服了无数的国内外观众。

3.jpg

独轮车技图

入选非遗享誉海内外

2014年12月,武汉杂技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游艺与杂技类非遗项目的评选中,一般都按单项评比,但也有一类叫“立体保护”,武汉杂技就属此类。

拥有百年传承的历史、鲜明的荆楚地域特色、精湛的技艺、较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还拥有夏菊花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杂技技艺传承人,武汉杂技入选非遗绝非偶然。经过100多年的传承创新,武汉杂技已发展成为杂技、魔术、马戏、滑稽等门类齐全的杂技文化品牌

20世纪 90年代,武汉建成中国一流的杂技厅,多次举办国内外大型杂技演赛活动,并创办了“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十二届。经20多年精心打造,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已成为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巴黎明日国际杂技节、中国吴桥杂技节齐名的四大国际杂技节之一,先后吸引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节目、2000多名杂技高手赴武汉参赛参演。

“杂技不受语言限制,因此在武汉杂技团成立之初就承担了文化外交的任务。”梅月洲介绍,60多年来,武汉杂技团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各类奖项80多个,先后100多次赴五大洲150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访问演出,深受海外观众的欢迎,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生力军。

4.jpg

女子柔术 图

“大武汉”拼搏赶超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中国历史上称之为“大”的城市,一个是上海,再就是武汉。“大武汉”之称由来久矣。从明末清初四大名镇之一,到二十世纪初对外通商口岸,再到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之大在于吐纳江汉、包孕湖山、工商繁盛的独特都市气象,更是区位、资源、市场等城市禀赋和交通、产业、科教力量等国家布局的总成。

拥有8569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武汉,坐落在国之中心,长江、汉江交汇之处,犹如围棋棋盘上的“天元”。这里生活着逾千万人口,经济总量已突破万亿元人民币。盘龙古城、知音故里、黄鹤之乡……更是赋予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重大改革发展试点落户武汉,武汉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今日武汉,产业基础、科教人才、区位交通、发展空间、生态禀赋等优势更加凸显,发展潜力巨大。

2016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11912亿元人民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动能占经济总量比重达60%。在武汉,乘坐飞机借助41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可达欧洲、北美、大洋洲、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地区的重点城市;乘坐高铁可到达国内20多个省会城市。中欧(武汉)国际货运班列业务延伸至28个亚欧国家,年开行数量位居中国内地城市前列。

“标兵在增多、追兵在逼近!”在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坦言,武汉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发展关口。未来五年,武汉将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

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

5.jpg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地海报

责编:郭妍汐、海外编辑部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