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造筑牢国货出海“压舱石”

2017-08-17 08:32:5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摘要:插线板、马桶盖……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产品”,却能引起国家层面如此重视,这反映出近年来中国大力建设质量强国的趋势。正是凭借这种“工匠精神”,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到中国啤酒50%以上。

远景▏打造质造强国

事实上,建设质量强国,也是近年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之一。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节点,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方向,为中国产业全面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从全球来看,制造业也正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由此产生了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一批国家级规划。从发展规律看,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转型升级、民众的消费升级,必然要求把质量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来谋划和布局。这是国货出海的“压舱石”,也是一国制造业能否占领世界制高点的“硬指标”。而要打造国内甚至全球知名的“中国品牌”,更离不开过硬技术和产品品质的支撑。

在此背景下,过去5年来,中国在质量振兴方面谋篇布局,实施了一系列大动作:《中国制造2025》正式实施,抓住质量建设这条生命线,全面夯实产品质量基础,取得了初步成效;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实践证明,中国制造想要“从大到强”,迫切需要创建以质量品牌为标志的竞争新优势,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高质量、高效率、高价值和高声誉是企业实力的保证,也是品牌价值的源泉。现在已不是单兵作战、手工作业的年代,需要每个员工把‘工匠精神’作为共同的理念和行为准则,为企业品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说。

在专家看来,虽然近年来中国质造“以质取胜”取得诸多成就,但前方依然任重道远。“中国的工业品质量平均来看,始终难以达到世界一流,产品的附加值也达不到工业强国的水平。”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研究员张世贤表示,“质量是中国制造的基础,也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创造出高附加值品牌。”(卢泽华)

上一页123 上一页123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