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漫,炙手可热的时尚摄影师,她是众多大明星,例如贝嫂维多利亚、范冰冰、周迅及李冰冰等御用的摄影师,“陈漫”二字几乎就是明星“美轮美奂”时尚大片的保证,而陈漫也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追捧。除了摄影师之外,她也有着“设计师、画家、导演、传统东方哲学的推动者”这些多重身份。她的作品曾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的China Design Now展中被展出并收为馆藏;法国建筑设计大师菲力浦·斯塔克也将她的摄影作品收之靡下并放进他新的酒店内收藏展示。
法国电影评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atz)曾经说过:“照片是诱使我们进入另一个世界和空间的工具”。多年前第一次看见陈漫的人物摄影作品时,我脑子里蹦出的就是这句话。因为我发现,在陈漫的镜头下,照片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身上的元素好似被重新排列组合,然后在另一个世界和空间里获得新生。照片本来只是没有生命的画片,而照片中的故事必须经过人的诉说,才会有其自己的生命,陈漫的照片正是给了我这样一种鲜活的感觉。这种微妙的感觉诱使着我想要去寻找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去了解这些故事的叙述者——陈漫。
而后我的这一想法变为现实的过程,用“缘,妙不可言”来形容或许比较贴切。首先,机缘巧合下和陈漫有了私人联系,此为缘分一;不久前,接到了杂志社的专栏邀稿,随后又凑巧有了个回国出差的机会,忙完预定行程到重庆后正想联系陈漫,就看见她在朋友圈说人也在重庆,这“择地不如撞地”的缘分让我感觉奇妙,要知道我之前还在飞机上幻想过我们在重庆偶遇的情景,此等“心想事成”自然为缘分二。这篇文章也就在这“电影里才有的桥段”下应运而生了。
关于陈漫
陈漫的英文名没有另取,就取了她名字的拼音“Man”,而这个词刚好在英文里就是 “男人”的意思。有范冰冰被封“范爷”的事例在前,再加上我身边有些有个性的女朋友会故意给自己取个“Man”的英文名,面对于有个性的陈漫,我问她的第一个问题自然是:“陈漫”是本名还是艺名?回答出乎意料,取名的原委不带丝毫个性的元素,却有着些许浪漫的影子,陈漫的父母下乡相遇,然后有了她,因为出生在内蒙古奈漫旗,所以父母给她取名陈漫。
因为父母是文革后的一代,所以当他们的梦想没有成真时,就把希望寄托在了陈漫身上。从小父母就让她学习一大堆东西,最后发现在这些领域里还是画画最擅长。从2岁开始画画,从此大大小小的奖项不断,后来就顺理成章地去了美院附中。哪知道从美院附中毕业却阴差阳错去了中央戏剧学院,去了后却发现没有兴趣与发展前景,陈漫就毅然退学然后又重新去考了中央美术学院,最终找到了自己一展所长的天地。说到在专业选择上,为什么没有选择从小擅长的绘画而是转向了摄影,陈漫说她在绘画专业和摄影专业之间,确实有过犹豫。经过仔细考量,最终还是选择了摄影,因为她认为绘画和摄影有相似之处,即拍摄人和画人是相通的,只不过表达的角度可能不一样。摄影是记录瞬间,而画画是用较长的时间在纸上进行记录,而自己对人特别感兴趣,喜欢和人接触,所以就选择了摄影。
关于摄影
仔细去研究陈漫的风格,发现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有着阶段性的质变。第一个阶段是《视觉》系列,那时候她还在上大学,开创了很多后期制作的先河。这组作品中的《宇航员》在2008年被英国V&A博物馆永久收藏。第二阶段作品的创作:中国当代背景系列。在第三阶段陈漫把“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及“时尚”这两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极其的矛盾又极其的平衡。
当被问到如何去解读自己这三个阶段的作品时,陈漫说前两个阶段都在解释自己。第一个《视觉》阶段的时候,她还在上大学,做了很多后期,其实到现在,也没有人这么拍照片,就是她的一种创作尝试,一种年轻人的创作热情,一直在做加法,加一大堆,特别热闹。后来进入时尚圈,大家对她都有N多的顾虑,觉得陈漫这人,后期太多,找她拍怕被拍成“妖魔鬼怪”。所以她就一下跳到一个极简的阶段,没有任何过渡,像一寸照片放大成一个大片。这种大片让大家知道她原来不只光会修图,慢慢也就越来越多的明星让她来拍,奠定了时尚圈主流摄影师的地位。
拍了很多明星以后,她就开始创作“中国当代背景”系列,也就是她的第二阶段。这个系列对她很特别,因为她是第一个把中国当代背景、中国当代面孔用在主流时尚摄影的摄影师。因为中国向来一直模仿西方和日韩的东西,“中国当代背景的题材一直没人做,做不好很容易“土”。陈漫很自信的说,而她能做,一来是因为她是从没出国留学过的本土摄影师,二来她对视觉行业非常熟悉,第三,她也觉得是她该做的事儿。中国不应该是把过去的东西翻来覆去地说,她想说明现在的、当代的中国美是什么样子的。这组照片,最有名的是吕燕在长城上的这一组,这也是第一次主流时尚杂志第一次在长城上拍片儿。这组照片当时挺轰动的。英国《镜报》还作了报道,评价说是中国时尚的新面貌和改革。
第三个阶段就是她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阶段,她把古人类的哲学对世界有益的部分,环保,内心和外在世界的平衡,用被物质文明惯坏的人类的眼光,进行现代语言的视觉阐述。
我问陈漫,这三个阶段里拍出的作品有出现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吗?还是说,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幅?她说:可以说,当下的,我都喜欢,都爱,都钟意。爱不是局限在“我”开头,不要以“你”结尾的那种爱。可以看出,因为每一幅作品陈漫都付诸了心血,自然,在她看来,这些都是珍品,都值得自己去欣赏,去爱。
当被问到摄影在陈漫人生中的位置,是工作,是爱好还是两者合二为一的时候,她很笃定地说是合二为一的,把爱好作为工作是个很美好的过程。她对摄影的定义是:摄影是时间和空间的凝聚在一张纸上。在你和一个人,和一个物体,和一个时刻,相处的时候你觉着不得不拿起相机来,把它记录下来的那一刻,那种感觉就是摄影。
而作为一个优秀的时尚摄影师,要具备什么要素呢?陈漫回答说:“1%的天分和99%的汗水,但是在某些时候1%的天分也可以替过99%的汗水,”说完,还用了个有趣的比喻来佐证她这个论点,“比如说,一个满是错别字的天才诗人的诗,有可能会比一个诗人专业博士后写的诗还能流芳百世。”在“天才论”之后,陈漫也补充说这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面得自己和,馅儿得自己做,老天不给面儿,想买都买不着。所以,陈漫一步一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天才,努力与机遇并行的结果。
陈漫摄影作品
关于多重身份与摄影的关系
大多数人,对陈漫的认识都是基于“时尚摄影师”。殊不知,这仅仅只是陈漫艺术生涯的冰山一角,其实她有多重身份:设计师、画家、导演、传统东方哲学的推动者等。这各种身份混合在一起组成了陈漫——全球知名视觉艺术家。当我问陈漫怎么平衡这些不同身份之间的关系,有没有更偏爱哪个身份,或者说把哪个身份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的时候,她的回答很有意思。她说这些身份都是方法,都是软件,装在她这个硬件肉体上,看用户是谁,她就提供什么信息,她主要的修为,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传达信息。
显而易见,那些不同于摄影,却又同属于艺术大范畴的多重身份的融入,无形之中让陈漫把很多从这些艺术领域得到的感悟融入摄影之中,使得陈漫对于摄影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手法,从而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元素。这让我想起,当我问她是不是因为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才让她能够恰如其分的捕捉到拍摄对象最美的地方时,她用了很特别的说辞给了我答案:肉体和灵魂是需要统一的,天人合一的道理是需要实践的,灵魂告诉我怎么拍我就怎么拍,伟大的灵魂雌雄一体,一体同观。
这些反映到陈漫的作品上,就是出自她之手的每张照片都打上了她独有的印记。一张照片出来,即使不打她的Logo——Man Chen, 你都可以看出这是“陈漫出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在用手中的相机完成艺术品雕塑的效果:从长城上“巾帼不让须眉”硬朗与柔美相结合的吕燕,到红与黑高贵冷艳的宫廷装“范爷”范冰冰;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美林青霞到“巧克力粉色梦幻柔情”的Angelababy,陈漫都游刃有余地给她们重新赋予了格调。父母给了明星们沉鱼落雁的美貌,而陈漫赋予了他们不可取代的气质和内涵,也正因为如此,明星们更加愿意将自己托付给她,希望在她的镜头下得到“重生”。
陈漫摄影作品
关于艺术和商业的碰撞
当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时候,难免会存在作者自己的艺术追求与客户的商业要求相背离的情况,这是每一个艺术家可能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常与演艺圈和时尚圈大腕儿打交道的陈漫,我相信这也是无可避免的。我问她,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她会怎么处理,是用自己的专业说服客户,遵循自己的拍摄手法呢?还是会妥协按照客户的意思来办?陈漫没有一点遮掩,很坦率地说:“我是个随和的人,随便,不说服。挣钱就挣钱,创作就创作,要想当艺术家回家自己当好了。”
所以,陈漫是一个艺术家,但是绝对是一个理性的艺术家,知道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知道怎么用才华给自己维持生计,在这之上再用赚得的钱去支撑自己的理想。例如,前期的原始积累让她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去海外开个人作品展,在这个时候,就是当回最原始的艺术家的时候了,不用去管谁的要求,所有的东西都是跟随自己的灵魂,按自己的心走。
陈漫摄影作品
关于未来
聊到陈漫的理想和对于未来的规划,她说关于人类未来我基本没什么能力改变,我希望人类在心灵沟通上有很大发展,而不仅仅是在物质数字上和在肉眼不可见上有建树,而是应该唯心唯物达到平衡。更重要是人的大量推广实践实施,这样地球才美好和平,才有空气可吸,有干净的水喝,有大爱的和谐和未来。
此外,因为2009年和2012年分别来英国伦敦和曼切斯特开过个人摄影展,当时强烈的反响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她非常喜欢英国,希望有机会再来英国开个人摄影展。如果在短期之内成行,那英国的漫迷们是有福了。
陈漫摄影作品
尾声
镜头终究是冰冷的工具,承载温度的永远是摄影背后的内容。照片中的故事,必须经过人的诉说,才会有生命。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最有力量的地方在于它能“沉思”。这不是说照片本身会思考,因为照片只是没有生命的载体,而是说摄影者善于思考拍出的片子观者才能做出相对的反应。
影像吸引观者注意的地方在于“入点”和“刺点”。我想,入点大概相当于观赏的切入点,能够吸引人去驻足观看;而刺点就是在看过照片之后,还能留有余味,闭上眼睛还对照片中某些要素留有印象。陈漫作品就是有这样一种让人沉思的力量。
陈漫个人照片
记得陈漫在剖析自己摄影的灵感时说:看见天,看见地,看见众生,就快看见自己了。《一代宗师》里章子怡饰演的宫二也说过同样的话,也许对于摄影师来说,发现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才是灵感不断,引人共鸣的源泉。记得宫先生还说过另一句话,我选择了留在属于我的年月,那是我最开心的日子。(来源:华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