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华媒联播>>动态图>> 正文

从路易十四到茜茜公主 中国艺术品影响了欧洲300年

2015-06-11 10:20:05|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从1500年到1800年这300年间,中国文化传入并对西方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这段“东学西渐”的史实却很少被重视。

【编者按】自清末,洋枪洞开国门,列强环伺,我势渐颓危,西学亟亟而入,一时间,文史哲分家,理、化、生等学科兴起,影响至今。史说为“西学东渐”。但程庸指出,从1500年到1800年这300年间,中国文化传入并对西方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这段“东学西渐”的史实却很少被重视。他从大量的实地探访和史料查询中发现,中国艺术曾经引领了欧洲的时尚,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观念。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程庸本是一家报纸收藏版的编辑。十余年来,他“单枪匹马”跑了欧洲30座城市、50多家博物馆、300多家古董店,搜集了大量材料,写成了《国风西行——中国艺术品影响欧洲三百年》,试图通过这本书证明“东学西渐”的史实。

曾引领欧洲时尚

在维也纳茜茜公主博物馆,程庸看到了茜茜公主大书桌上的中国五彩瓷,其盥洗盆和便桶也采用了中国瓷器的青花风格。奥地利王家的夏景宫有30多间大厅和主室,其中5间与中国艺术有关,如中国蓝色厅、中国瓷器厅、中国漆器厅等。气象恢宏的中国蓝色大厅,用玛利亚·特蕾莎女王向中国订购的高级墙纸装饰两边高墙,墙纸上绘有一幅幅中国景观:养蚕织丝、水稻种植、瓷器工艺和茶文化四大主题。瓷器厅则以中国青花瓷的白底描蓝风格装饰四壁。

中国风改变生活

如今巴黎时尚流行于中国,而当时中国“时尚”在法国风靡一时。程庸说,1673年,最时髦的巴黎妇女都急欲购买从中国进口的手绘异国花卉外套。不久,巴黎所有街道都充斥着这种外套,于是报上频频揭露,多数巴黎人买的是仿冒品。

中国瓷器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礼仪。1700年前,由于餐具有限,欧洲社会各阶层的人大都用手抓饭吃。精美的中国瓷器餐具大量进入欧洲后,弥补了银餐具的不足,让餐桌变得高雅起来。欧洲人开始学中国人喝茶。有老油画记录了这样的家庭场景。16至17世纪,欧洲特别是荷兰的画家,喜欢将餐具入画,其中时有中国瓷器餐具,这是当时品位、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法国宫廷和贵族中,还流行使用来自中国的髹漆家具,尤其描金漆器家具,满足了路易时代的人们对典雅、富足、时尚的追逐。法国手工艺匠也开始制造“中国风”家具和物品,多半饰以中国人物和奇珍异兽图案。美国琼斯·德尚的《原来,我们的生活很巴黎》称:“事实上,想了解法国奢侈品改变风尚的原因和方式,以及新的一类古董奢侈品包含哪些物品,关键要知晓17世纪末流行全欧洲的东方装饰风。”

令名人贵族痴迷

斯德哥尔摩近郊的爵庭夏宫有一座中国亭子,是皇帝弗雷爵克为庆祝皇后生日而悄悄建造的,意在给皇后一个惊喜。

程庸调侃道,王公贵族常用中国艺术讨美人欢心,就像现在的中国富人给“美眉”买欧洲名牌。路易十四曾为情人建造了“中国宫”(即特里亚农瓷宫),后来他的新情人曼德侬夫人也是中国艺术的“粉丝”。她将自己与国王的画像送往中国景德镇制作成五彩瓷盘,如今还收藏在葡萄牙。奥地利特蕾莎女王则修建中国漆器厅以纪念丈夫。

欧洲文化名人更是痴迷中国艺术。法国作家雨果为爱妻特制“中国诗屋”,客厅墙面上满满当当地挂着中国瓷器。雨果妻子非常受用,曾在给雨果的信中说:“我要谢谢你,我亲爱的丈夫,你为我布置如此美妙的房间……我必须再次回首,为这浓郁的中国风格、抒情诗一般的屋宇,表达我所有的崇敬。”

路易家族的中国瓷情结

中国瓷器未传到欧洲之前,绝大多数家庭都使用粗劣的陶器、木头碗,只有极少数贵族使用银器。中国瓷器开始只局限于上流社会使用,之后,法国模仿中国瓷器,制造出了自己的瓷器,最有名的就是法国皇家窑厂--塞夫勒窑厂。其起初的装饰风格多数来自中国样式,并与洛可可风格(这个风格本身就受中国元素的影响)融会一体。塞夫勒瓷器使用的玫瑰红,就是受清朝粉彩的启发。塞夫勒皇家瓷喜用金粉勾勒,宝石蓝作底,这是受中国瓷器绿松石色彩装饰的影响。

对中国瓷器最热衷的就是路易十四本人。他为了赢得情妇蒙特斯潘夫人的欢心,在凡尔赛宫里为她建造了特里亚农瓷宫(即中国青花瓷宫)。瓷宫由三座单层亭子式的建筑组成,一字排开,每层檐翼悬挂着响铃。设计者还运用中国园林的设计方法,如岩洞、假山、拱桥、曲溪以及小径,园内花木错落,地道的中国风情。瓷宫里还安放着许多中国花瓶,以及模仿中国式样的家具。但由于瓷宫用鲁昂瓷厂生产的低温软陶做成,瓷化不够,时间一久,软陶开裂,屋顶接连渗水。这时,路易十四与情妇的关系也岌岌可危。蒙特斯潘夫人用春药挽留他的做法被曝光,名誉扫地。路易十四已有新宠,趁机抛离前妾,矗立17年之久的瓷宫也随之被拆除。

路易十四的新情妇曼德侬夫人,同样热爱中国艺术,她命人将她与国王的画像送往中国景德镇,做成一件由西人设计、华人制作的五彩瓷。这件绘有两人头像的五彩瓷盘,如今收藏在葡萄牙。

法国上下皆钟情中国艺术,最热衷者大约要算路易十四的长子了。他1661年生于巴黎枫丹白露宫,拥有法国最精美的中国器物,以元朝、明朝瓷器为最,当时存放在凡尔赛宫主楼一层的镀金书房内。由于路易十四对他期望太高、管教过严,他始终郁郁寡欢,中国艺术成了他的一种寄托。

枫丹白露宫内的中国馆,由拿破仑三世时的欧仁妮皇后主持建造。馆内陈列着大量的中国奢侈品---上千件古画、金玉首饰、牙雕、玉雕、景泰蓝佛塔等,这些藏品大多来自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来自1860年对中国圆明园宫廷藏品的抢劫。

从景德镇到塞夫勒

中国瓷器网消息,路易十四的长子病逝后,路易十五继承了王位,他对中国文化的热情有过之而无不及。路易十五为了让宫廷全方位地使用中国瓷器,竟下令把宫廷所用的金银器全部熔化另作他用。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巴杜夫人也热烈迎合国王的兴趣,她千方百计诱使路易十五亲近艺术,她在室内装饰、戏剧、服饰上注重改良与创新,时时刺激路易十五的艺术神经。她听从农学家魁奈的建议,鼓动国王学习中国雍正皇帝重视农事,带头耕种。在她的倡导下,塞夫勒陶瓷厂于1738年成立,从维森迁移到塞夫勒,并于1759年成为皇家陶瓷厂。1765年,法国人在利摩日附近的圣伊利埃发现了高岭土,于是开始开发法国式的瓷器,模仿中国工艺烧造出的素瓷雕塑。蓬巴杜夫人亲自督导瓷器生产,精心挑选瓷器的纹饰,大量采用、借鉴中国图案,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因此名之为“蓬巴杜纹饰”.“蓬巴杜纹饰”对法国时尚产生了久远影响。

塞夫勒工厂最初生产的硬质瓷器力仿中国形式,又受德国迈森瓷的影响,而迈森瓷的源头也来自中国,因此塞夫勒瓷器与中国艺术难断渊源。蓬巴杜夫人之所以掀起一场造瓷运动,既表示不甘落后于德国,又想抵制中国瓷器的影响。因为不仅法国,乃至全欧,中国器物满目所见,使得许多国家的国库银子大量外流,引起政坛震动。制瓷成功,减少了对中国瓷器等奢侈品的依赖,法国因而扬眉吐气,蓬巴杜夫人因此成了法国时尚艺术的领军人物。

与其他国家一样,早在1686年,法国就派基督传教士到中国传教,目的多种多样,搜集中国瓷器生产的技术情报是重要任务之一。其中,最有名的传教士是昂纳雷科(中文名殷弘绪)。

路易十五统治时期,中国风情装饰最出色的设计家皮勒蒙喜欢将典型的洛可可涡卷纹饰与飘渺的人物、滑稽猴、中国建筑造型结合成一体。画家布歇设计过以“中国舞会”为图案的挂毯,作为配有东方漆器的室内布局的背景,那棕色调的、富丽精致的构图来自中国的建筑风格。这是当时欧洲许多地方模仿中国风情的标准设计,如花园凉亭、茶屋等,与英国人习惯将中国园林设计移至家具设计中相似。

(责编:王越)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路易十四,欧洲,艺术品

聚合阅读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