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华媒联播>>译世界>> 正文

美国作家何伟:我为什么在中国出书?

2015-06-25 17:01:26|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FT中文网】美国作家何伟,曾于1996-2007年间在中国担任教师及记者,公开发布他在中国出书的原委。

傅高义后来对我说,他感到《纽约时报》那篇文章是“突如其来的袭击”,因为该报记者从来没有问过他版税或是金钱的事。采写该文的记者杰安迪(Andrew Jacobs)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他说,那篇文章并未直接声称傅高义是为经济利益而在中国出书。这是事实,但文章标题和整体的语气透露出的暗示也令人不安。迄今为止,傅高义《邓小平传》一书的版税已经为俄亥俄卫斯理大学带来了103.7万美元的捐赠。一位拱手赠出这么多钱的退休社会学家,他的名声绝不应该因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贪财”指控而遭到污损。

《纽约时报》还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甘琦的一封信。她指出,该报文章未能说明的一点是,尽管傅高义的《邓小平传》中文版遭受审查,但该书仍旧让有关天安门广场屠杀事件的很多关键事实首次在中国得以发表。我认为,就傅高义等作者们做出的妥协展开辩论固然重要,但为了公平起见,《纽约时报》的文章应该提到,《邓小平传》令许多敏感的历史素材在中国首次得见天日。(傅高义说,他在接受杰安迪采访时强调了这个细节,后者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编辑也应该可以证实。)

就如今的新闻周期来说,这一切已经是久远的历史了:有关报道发表于一年半以前。但在《纽约时报》网站上搜索,人们仍旧能看到报道原文,没有任何更正、澄清,也没有提到那些读者来信,而且其他记者仍旧在引用这篇报道。《纽约时报》今年5月底关于纽约书展的报道仍旧多次提及傅高义和他的书,但记者没有联系他,没给他进一步发表意见的机会。(他说他不同意此文对他的观点的概括,希望能有机会解释。)这也体现了我对有关这个话题的新闻报道的意见。此类报道往往强调金钱,强调中国市场之大,但没有采访真正的中国读者。结果就是我们只见人群而不见个体,而个体的读者可能对其政府控制信息的做法有更加深刻的见解。

外国记者似乎没什么兴趣了解外国作者们在中国出书的具体动机。这个问题涉及个人的声誉,可能引发激烈的批评。我在《纽约客》的随笔发表之后,有一位同样出版过有关中国书籍的作者,把我在中国出书的决定与阿联酋虐待劳工的做法相提并论。


梅英东最近写信给我说:“我宁可接受审查,也不接受这个档次的新闻报道,谢谢。”当然,他是在开玩笑。没有人会认为美国记者们带有偏见而不全面的研究会如同共产党压制作家、异议人士和控制信息流动一般恶劣。但我们必须小心,不能让中国最恶劣的方面影响我们的讨论。这在当下尤其重要,因为中国的政治气候已经变得越发压抑。目前外国记者经常遭到中国当局骚扰,而《纽约时报》的遭遇尤甚。

正因为如此,我们关于在中国出书的讨论也应该更加平衡,必须切实努力听到各种不同声音。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记者们刻意回避某些合理的意见,也会妨碍信息自由。如果让我给国际笔会的报告提意见,这就是其中之一:我认为,有必要提到当前的政治气候会造成美国媒体报道偏颇的风险,甚至可能引发对那些在中国出书的人的不公正攻击。但要想了解这一点,国际笔会就必须采访更多在中国大陆出过书的专家们。为国际笔会撰写这篇报告的记者欧蕾珊(Alexa Olesen)曾经联系过我,我当时正在为《纽约客》写那篇随笔。我说我很愿意在《纽约客》的文章发表之后接受采访,但她没有跟进。

(责编:李峥)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何伟,美国作家,中国

聚合阅读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