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华媒联播>>华媒大V说>> 正文

吕红:华媒对推动华文文学创新与嬗变意义非凡

2015-08-17 14:05:28|来源:海外网|字号:

blob.png

问:在海外,华文媒体的受众主要是哪些人群?

吕红:全面地吸取其它族裔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精华,转化运用为自身的文化资本,应为推动海外创作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更为积极的策略。从现代文学杂志到美国红杉林杂志,具有一脉相承的人文关怀与独立思考:透过所能掌握的有限资源,不计成败得失,以一股缓慢却悠长的力量表达对社会的关切,形塑一种值得骄傲、值得维系的文化品格。

当今海内外兴起“国学热”,孔子学院全球兴盛开花。而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华人教授与美国教授联手合作,将华夏文明思想史专着引入美国大学讲堂。《人文春秋·从珞珈山到旧金山》,探幽寻微,钩沉史料,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教授,是如何突破语言文化隔膜,将深奥的东方古典思想精髓译介给西方读者,交织出动人故事。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亦吸引了西人关注,詹姆斯教授以英文译介《道德经》,新书引言经文坛新秀晨曦再转译成中文,无疑显示出跨文化交流已成今日有识之士的共识;字里行间,涵盖时空地域思维及语言的碰撞与交融。

问:您可否详述一下,在海外的中文作家的生存现状?

吕红:不得不指出的一点是,海外创作不易,大多数人都是在工作之余坚持创作。在异国他乡生存立足和发展的多重压力下,在远离中文核心语境的环境中,海外作家不仅没有丢失自己的精神价值、人文追求,反而找到无限旷达自由的表述方式,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新移民作家群的成熟壮大,愈来愈多的好作品将不断地涌现。

当然,如有充分的时间精力及雄厚的资源,可能我们会做的更好!

我主编刊物自然常常接到许多来信来稿,既有名家亦有新秀,甚至有过去从未做过文字工作的科研人员、硅谷工程师等。这让我很感慨。移民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必然要面临着各种问题,首先是生存的压力,身份问题。所以,“移民,这是个最脆弱、敏感的生命形式,它能对残酷的环境作出最逼真的反应”。异国他乡的丰富生活题材,让新移民作家从直面“边缘人的人生”,到探索挖掘“人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全部张力和丰富深邃的内涵。

或许因本人所担任的角色吧,是既创作也做研究。我觉得,海外创作特性就是在这多元而复杂的,原民族性与当地本土性的交错、冲突与融合中突显。新移民作家试图通过作品超越地域或其它精神藩篱,去重建新的文化身份。在海内外有影响的作家,还是那些坚持不懈、有相当阅历并且文字功力扎实的,活跃在海内外平面媒体或网络的文坛精英。

卓越、独创,是我们始终如一的宗旨,更是边缘坚守的力量所在。文坛宿将痖弦称刊物办得很有规模,尤其在海外,更不易。如果一个刊物一纸风行的话,对社会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培养很多年轻作家,一个大时代就起来了。

脱去沉重的外壳和绝望的包袱,将信念之旗插上每座希望的颠峰。让千年文化血脉流淌涌动,在异域响彻连绵不断的回声……

承载中华精髓、融合异质、心血与财力的奉献;凝聚了编者作者读者的默默无言的付出。边缘化的写作和办刊靠的就是一股精神在坚持。眼光深邃、视野开阔,介于两种文化差异当中,更具有相互尊重相互交融的当代意识。正如学者杨匡汉所言:站三寸之地,放万丈光芒。这,也正是海外华文文学的希望所在!(李峥)

(责编:李峥)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美洲,红杉,总编辑

聚合阅读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